欢迎来到内蒙古通辽汇智众创基地/通辽市科技创业信息服务平台!

屠鹏飞:沙里长出肉苁蓉之父

发布时间:2015/5/27 8:51:45    阅读:

 

屠鹏飞:沙里长出肉苁蓉之父



    清晨5点半,从家里出发去首都机场,中午到达乌鲁木齐、转乘再飞和田,再经近3小时车程,晚7点左右到达国家级贫困县于田县。

    这样的奔波,被学界尊为“肉苁蓉之父”的屠鹏飞一年要飞上近十次,而且坚持了25年。

    25年吃住沙漠的犒赏

    从和田到于田,一路漫天黄沙、遮天蔽日。于田县林业局局长段宏平告诉记者:“于田自从种了大芸,每年的沙尘天比以前减少了30多天,生态环境好多了。”他开玩笑地说:“这两天的扬沙是特意让北京人感受一下于田的沙尘暴。”

    新疆和田地区每年浮尘天气220天以上,“和田人民苦,一天半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要补”的顺口溜,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生动写照。段宏平所说的大芸,是当地人对肉苁蓉的俗称。这朵“芸”,正是改变当地风沙的希望。

    “当年,我把唯一的资金投到了沙漠上。”曾经的于田县委书记,现任和田地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秀成由衷感慨:“没有屠教授,就没有和田的大芸产业,就没有和田人民今天的稳定幸福生活。”

    有着农学专业背景的张秀成,在十几年前,已经认识到惟有发展肉苁蓉产业,才能带动防风固沙的红柳种植,才能真正让于田生态环境改善,农牧民生活富足。他始终是屠鹏飞“苁蓉梦”的支持者。

    “肉苁蓉是著名中药材,具有抗衰老、抗疲劳、抗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病、调节免疫功能、通便、保肝等多方面作用,被誉为‘沙漠人参’。”尽管在沙尘暴中,深一脚浅一脚,鞋里、嘴里都是沙子,马不停蹄来到“于田县管花肉苁蓉高产稳产示范基地”的屠鹏飞,看到盛花期的管花肉苁蓉,就像看到自己孩子一样高兴:“肉苁蓉包括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两种,其中管花肉苁蓉仅分布于新疆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寄生于沙生植物柽柳(俗称“红柳”)的根部,和田地区是其道地产地。”

    农牧民对屠鹏飞25年吃住沙漠最好的犒赏,就是不断在沙漠中“圈出”自家的大芸地。

    种植大芸,必须先种植寄主红柳。红柳十分耐旱,需水量极少,其种植也十分粗犷,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力,非常适合于田县这样的既缺水、又缺少劳动力的地区。

    “像这样的沙地,种植红柳5年后,就可以将其改造成良田。”作为一个沙漠和戈壁占全县总面积63.2%地区的林业局长,段宏平对屠鹏飞的尊重溢于言表:“屠教授的不懈努力,深深影响着和田地区大芸生态产业的发展,近十年来,和田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出现的30多万亩红柳绿色屏障就是有力的证明。”

    2014年于田县大芸总产量(鲜品)突破10000吨,直接经济效益超过8000万元。从事种植的农户超过3000户,平均每户年新增收入2.67万元,部分种植大户年收入达到数十万元。

    发现管花肉苁蓉之美

    二十多年前,屠鹏飞博士毕业后来到当时的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选择肉苁蓉作为研究课题。

    “那个时候,从乌鲁木齐到和田,只能坐公共汽车,颠簸五天到和田后,还得再坐大半天的车才能到于田。”为了实地调查管花肉苁蓉资源,屠鹏飞人生第一次到了于田,没想到,这里成了他永远魂牵梦萦的地方。

    他发现每年四五月份,肉苁蓉正要从沙漠下面出土开花时,就有很多农牧民或骑骆驼、或骑马,穿梭在红柳林中采挖。

    “那时,野外极难找到开花或结果的大芸,这样一个物种如果没有留下种子,很快就会消亡。” 屠鹏飞开始着急了:“由于长期采挖,县城附近的沙漠中已经找不到大芸了,必须进入沙漠深处,但没有交通工具是很难进入沙漠的。”

    人生地不熟的屠鹏飞,租了一辆非常简陋的小卡车,并由一位收购大芸的维族工作人员陪同,进入沙漠。

    屠鹏飞拿着头部磨尖的铁棒,在红柳林下沙土鼓起的地方,不断向下穿插,深达30多公分,探测下面是否有肉苁蓉生长。经过1个多小时的寻找,终于找到了肉苁蓉,“我兴奋极了,急忙照相,并用手轻轻扒开沙土,观察大芸的生长状况及其寄生情况。”

    此后,屠鹏飞每年都到和田进行管花肉苁蓉资源的深入调查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经过几年的调查和研究,屠鹏飞发现管花肉苁蓉的野生资源远比当时《中国药典》收载的荒漠肉苁蓉的资源丰富,其寄主红柳也比荒漠肉苁蓉的寄主梭梭生长旺盛,易于种植,同时管花肉苁蓉的有效成分含量明显高于荒漠肉苁蓉,他当时就认识到,发展管花肉苁蓉的人工种植是解决中药肉苁蓉资源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更重要的是,能够带动红柳的种植,治理沙漠,改良土壤,将沙漠发展成为宜耕土地,成为于田县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但是,管花肉苁蓉是典型的根寄生植物,其人工种植的难度很大。如何让种子萌发,如何接种到寄主根上,都是植物栽培学上的难题。

    为了解决肉苁蓉的栽培问题,屠鹏飞邀请中国农业大学郭玉海教授等研究人员以及阿拉善盟、和田地区等肉苁蓉产区的地方科技人员加入其研究队伍,组成肉苁蓉研究协作组,对管花肉苁蓉及其寄主植物的人工种植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阐明了肉苁蓉种子萌发、接种、生长、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发明了种子萌发诱导物质和接种诱导剂、提高种子质量和产量的打顶技术,建立了管花肉苁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成功建立了管花肉苁蓉及其寄主红柳的人工种植

    技术体系,使肉苁蓉这类寄生植物的人工栽培获得成功。并且利用种子预筛、低温层积处理等方法,使种子的萌发率从不到30%提高到80%以上,田间接种率达到90%以上,建立了管花肉苁蓉大面积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使亩产鲜肉苁蓉由原先不到18公斤提高到现在的300公斤以上。

    多年来一直陪着屠鹏飞在沙地里摸爬滚打的段宏平,清楚地记得,2010年冬至2011年初春,和田地区遇到少见的低温天气,80%以上的肉苁蓉都被冻烂,造成很大的损失。为了解决冻害问题,屠鹏飞提出了药材生产基地头年接种、第二年11月前采收,种子基地11月前深沟覆土的种植方案,彻底地解决了管花肉苁蓉的冻害问题,目前已成为和田地区管花肉苁蓉生产的主流方法。

    着眼生态产业健康发展

    身为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主任,屠鹏飞的研究和视野从没有局限于基础研究,而是着眼于产业的健康发展。

    2003年,当时已是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的屠鹏飞提出将管花肉苁蓉作为肉苁蓉的来源植物收入药典,解决肉苁蓉药材资源紧缺的问题。

    鉴于他前期大量研究,2004年7月,国家药典委员会决定将管花肉苁蓉作为肉苁蓉药材的来源植物收入2005年版《中国药典》,解决了管花肉苁蓉作为中药肉苁蓉使用的法定地位问题,也为管花肉苁蓉的大面积栽培和和田地区肉苁蓉生态产业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屠鹏飞深知,解决了管花肉苁蓉野生变家种和大面积高产稳产的一系列技术问题,还远远不够,必须提升肉苁蓉的应用价值,延伸产业链,才能使肉苁蓉生态产业健康发展。

    他带领其科研团队开展了肉苁蓉系统的药理作用和开发利用研究,研制了抗老年痴呆症二类新药“苁蓉总苷胶囊”和便秘治疗新药“苁蓉润通口服液”。发明了优质饮片加工技术和高含量提取物生产技术,使加工后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含量提高了5—10倍,大大提高了附加值,使提取物产品出口美国、日本和东南亚,并研制了肉苁蓉茶、复方肉苁蓉片、复方肉苁蓉胶囊、肉苁蓉酒等系列保健产品。

    “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将肉苁蓉列入食品新原料,为肉苁蓉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法规保障。”屠鹏飞为于田想的和做的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