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内蒙古通辽汇智众创基地/通辽市科技创业信息服务平台!

海创公社:海南草根创业青年集聚地

发布时间:2016/7/13 8:48:03    阅读:
    2014年成立,短短一年多,海创公社就完成了华丽的蜕变,成为海南本土草根青年创新创业的基地。这家专注于“挖掘海南文化,传播文化创意”的公司是由两名海南本土80后青年陈汉斌和钟海平发起成立的众创空间。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将创客思维与海南文化产业进行整合,致力于打造海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创业实验区。目前该公社已入驻青年团队28家,年营业额突破千万,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创业公司。

    挖掘海南特色,空间设计彰显文化与创意

    海口海甸岛六东路,“海创公社青年创业联合公社”的青绿色招牌十分醒目,门口墙上有两排独具海南特色的罗豆公仔布偶,“罗豆公仔戏是海南的一种独特文化,我们就是想要为海南的历史和文化做一些保护和推广。”海创公社创始人陈汉斌介绍说。

    “9+9=18,9×9=81”,在海创公社,很多人会不约而同地被这组数字吸引。“9代表最高、最大和最无穷的数字,象征着海创公社的高追求和高标准,加起来是18,但是换个角度,将加法变成乘法,1和8调换位置就成了81,它的结果就会成倍的增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是海创公社团队的理念。”陈汉斌解释说。

    在海创公社,很多东西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内涵。入驻这里的527电影工作室,是从武汉聚集到海南的一帮年轻人打造的一个团队,他们主要从事微电影、宣传片和航拍视频的制作,“5+2=7”代表年轻创业者没有节假日,每天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这个Logo的设计乍看起来是5、2、7三个数字的组合,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是一只独角兽的形象,寓意团队无坚不摧的精神和顽强生命力。

    在这个空间内部还有两间装饰优雅而别致的小房间,分别是书法室和古筝室,供团队的员工和到这里光顾的顾客学习书法、聆听古典音乐,放松身心的同时又能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打造产业链,探索独特文化业态和模式

    草根创业者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资金,学习和模仿别人肯定难以存活,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

    通过头脑风暴,团队人员一拍即合,决定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我们就是想要打造出一条以文化为纽带的产业链,我们为其命名为‘微小产业链’。通过海创公社这个线,把每一个珠子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精美的链子,呈现出9×9=81的价值,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陈汉斌说。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在没有现成经验和模式学习借鉴的情况下,他们打造了一个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新媒体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连通文化产业上下游,形成良性合作机制。在平台的构成方面,由电子商务平台(电脑端)+APP(手机端)+微信平台线上产品商城构成;在功能上,以创意设计商铺+设计师工作室+创意众筹平台+产品在线交易平台为主。

    在谈到与其他众创空间的区别时,陈汉斌介绍,打造海创公社正是基于产业化的角度进行考虑和提升的,在这一产业链上,通过平面广告、VR领域、教育、园林景观装修、微电影、自媒体、动漫等多维度对文化和创业产业进行宣传和包装推广,以互联网为载体,将产业链进行延伸和拓展。

    心系家乡,开拓市场和经济增长点

    在团队的运作下,陈汉斌在自己的家乡昌江海尾镇打造了“海的故乡”这一品牌——海尾镇有着丰富的海产品,在海创这个平台上,他们在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的同时,加上他们自己设计制作的有特色的包装,通过互联网和微商进行销售,大大地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对海南黎陶的开发也是他们非常重要的一块业务,以往,黎陶只是一个小瓦罐、一个容器。在噢吖黎陶团队的手中,这项古老的黎陶技艺重新焕发了光彩,经过艺术化和形象化的加工处理,这个团队赋予黎陶制品更多的应用场景,把它变成一个插花桶、摆件等具有装饰价值的物品,变成了艺术品。

    在陈汉斌看来,海南是有文化的,只不过没有被挖掘和推广,海创公社的理想和追求,就是要积极探索海南文化事业的发展。他们也逐渐积累了成熟的经验,近几年昌江十分火爆的“木棉花开,万人相亲大会”和“昌江芒果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这些活动的背后都有他们的身影。

    海创公社内经常举办针对青年创业团队的免费培训,为有想法的年轻人提供各种各样的无偿帮助。陈汉斌认为,农村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地方,海创公社的目的就是要把各种草根青年导流到农村去,一起去做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