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困顿,企业靠什么打赢“翻身仗”?
济南是一个老工业城市,老国企多,中小企业多。许多企业有过光辉的历史发展过程,但也在创新转型过程中遭遇着发展中的阵痛,要面临原材料上涨、人力成本上涨、新产品市场不认可、推广难等各色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积累也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摸爬滚打、屡屡试错……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企业也正努力通过关键性的布局,迅速扭转局面,以一种强大的方式重返舞台。
如何摆脱“薄如纸片”的利润?
最近3年,通心粉的原材料价格涨了3成,工人工资也翻了一番,可产品的销售价却基本未动。这让绿时代食品总经理谢慧诚一边梳理着账单,一边叹气:“一斤面只能赚到几毛钱,利润已经被压得不能再低了。”
2008年,谢慧诚创办了山东绿时代食品有限公司,通心粉年产量达5000吨,一度做到了国内最大的意大利通心粉出口企业。风生水起时,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凸显。随着汇率进入“6时代”,每出口一吨通心粉就增加1500多元成本,按月出口100吨计算,每月损失至少15万元,一年下来就是180万元,出口越多亏得越多。
出口不行了,内销又有限,怎么办?2013年,一位做粗粮生意的朋友告诉谢慧诚:“糖尿病人越来越多,而荞麦能降血糖,如果能做出荞麦含量超过50%以上的产品供糖尿病人吃,你就成功了。”
于是,他将目光瞄准了苦荞面,但苦荞不含面筋,很难做成型,市场上见得比较多的是苦荞粉,但苦荞粉口感不是很好,吃起来有些发苦。怎么办?
谢慧诚选择与科研院所合作,利用专利技术,生产出苦荞含量高达60%以上的贝壳状苦荞面,煮出来不仅没有苦味、不粗糙,反而口感爽滑,具有粗粮的清香,可帮助糖尿病人解决“吃饭难”“吃饱难”的问题。
产品有了,可老百姓不认、不了解,怎么办?他开始请老百姓免费试吃,虽然反馈效果很好,但这种靠“人传人”的方式做的营销太慢了。后来他尝试走传统的超市渠道,但仅仅几家超市的进场费就高达几十万元。
为了找到更好的发展模式,谢慧诚去北京上了“清华班”。记者联系他时,他正在成都;第二天再打电话,人已经到了重庆;第三天,他回到济南,却忙了一整天,直到晚饭时分才抽出时间接受采访。他说这次西南之行收获很大,他在成都顺利找到了经销商,在重庆又接触到新的销售模式。
“虽然目前利润很微薄,但起码不用还银行贷款,更没碰过民间借贷,否则赚的钱还不够还利息。”谢慧诚说,办法总比困难多,踏踏实实地做事是最重要的。在他看来为,找到一个好产品,再找到一个好渠道,坚持下来,总会有收获。
老国企靠什么“满血复活”?
十年前,济南重工决定上马立体车库,企业负责人自信满满,“如果连我们这样的企业也做不好立体停车库的话,相信国内没有几家企业能把它做好。”但在投入巨资,设备研制成功并做出样品之后,6年时间里,立体停车库居然一个也没卖出去。
这一次投资失误,险些掐断老国企济南重工探索前途的底气。但它没有就此沉沦,而是以“盾构机”项目东山再起。
6月30日,在济南重工一处新厂房内,即将运往济南地铁施工现场的“开拓一号”盾构机已经开始拆装。盾构机被称为“工程机械之王”,是一种具有金属外壳,壳内装有整机及辅助设备,在盾壳的掩护下进行隧道土体开挖、土渣排运、整机推进和管片安装等作业,从而构筑隧道的特种施工装备。眼下,这个“施工神器”是济南重工的得意之作。
在济南获准开建地铁的消息公布后,济南重工决策层嗅到了盾构机的商机,就向济南市递交了一份报告,欲围绕隧道盾构机产品新建公司。这次,他们“押对了宝”。
济南重工董事长王伯芝说,早在2009年济南规划“穿黄隧道”时,便已经开始着手盾构机的资料整理、技术储备等工作。近年来,济南重工分别与德国海瑞克、日本小松、川崎等多家企业进行了技术交流,并为德国海瑞克、中船重工生产了大量盾构机部件,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制造经验。到目前为止,除部分关键配套件需进口外,其余部分都实现了自主设计、制造和安装。
“制造用了11个月,整个盾构机项目,我们利用的全部是现有设备,没有购买一台新设备。”王伯芝自豪地说,今年,他们将交付6台盾构机用于济南地铁施工。他的规划是:济南重工将利用此新项目,实现传统制造业到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三年内完成5亿—20亿—50亿的三级跳。
“每个企业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病痛’,而科技创新,正是帮助企业解除疾患的‘一味良药’。”带队采访的济南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做出了如是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