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创业“芯片”给实体经济增加新动能
科技创新,成就大业。2017年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于4月7日在北京正式启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主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大赛合作单位代表、媒体记者等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办公室主任、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让全社会的目光聚焦到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上来,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集中展示的舞台、搭建了多元服务的平台、创造了交流共勉的场所,让这些数量众多的创业企业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新生力量和重要补充。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自2012年创办以来,报名企业和团队数量由第一届的4411家、1557家,到2016年第五届增长为22277家、12064家,参与评审和各类活动的创业投资机构由200家增长为1300家,在新旧动能的转换之中,大赛在市场和政府的结合中实现了创新创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涌现出一批代表我国产业发展水平和趋势的新兴企业群体。
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5周年为契机,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对从2014年第三届开始的按照电子信息、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材料6个领域进行的行业赛,采取产业链分析的方法,试图把握这六大新兴行业的创新创业特征和可供借鉴的模式经验,从而发现和培育一批用新技术破解难题,用新模式引导潮流,用新产业创造未来的优秀企业,加快促进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实现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创新,进一步打造中国最大最强的众创众扶平台。
互联网领域仍是当前创业的热点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行业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报名参加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行业比赛的数量遥遥领先其他五个行业,是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领域。2015年和2016年均为报名参赛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2016年该行业参赛报名的企业数量为6480家,较2015年增长80%,占当年所有参赛报名企业数量的30%。同时,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行业赛竞争最为激烈,进入该行业总决赛的企业比例仅为4%,比较而言,其他行业均在5%以上。
《报告》通过对参赛企业的报名情况和获奖情况的分析发现,从创新创业的内容看,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活动覆盖领域最为广泛,产品包括硬件、软件和系统等种类;服务的对象既包括个人消费者,也包括专业企业用户;服务的领域包括金融、教育、娱乐等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已经融入生产和生活的大部分领域,未来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将进入精耕细作阶段,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将进一步加深。
《报告》通过对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年龄结构分析显示,相较其他行业赛平均年龄40岁以上而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法人代表平均年龄只有37岁。另据统计,2016年进入该行业总决赛的企业中,大学生创办的科技企业占19.15%,也是6个行业中比例最高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人员年轻化的特点。
技术创新导向的创业项目受到市场青睐
《报告》通过对六个行业赛的入围企业、获奖企业数据分析发现,一大批企业通过瞄准世界先进科技和前沿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用技术升级带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贝达药业开发的“凯美纳”是我国唯一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药,曾被时任卫生部长陈竺誉为医药界的“两弹一星”;苏州虞文豪团队在世界上首次使用特殊光谱变频技术,填补了国际上水产养殖无污染有效杀菌产品的空白;杭州林东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历时七年、投资1.8亿进行研究探索,初步解决并掌握了15大技术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海洋潮流能发电系统技术领先世界,属于海洋可再生清洁能源领域世界性技术难题的重大突破……新技术正在成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最鲜明的特征,市场对优秀创业项目的选择正在从重商业模式向技术导向转变,获奖企业和团队的创业项目科技含量较高,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的产品和服务。
《报告》还发现,参赛企业的创新活动既紧跟热点,又表现出其本身多元化特点,以先进制造业为例,2014年,获奖的6家企业中有3家涉及3D打印产业,2015年获奖的6家企业中有3家涉及3D打印产业,2016年6家企业创新创业的领域均有所不同,且未涉及3D打印产业,获奖企业的情况反映了资本和市场对创新创业热点领域的转换,2014年和2015年是3D打印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时期,2016年获奖项目ValonMiner“区块链”超级计算机成套设备及软件则体现了金融科技成为创新创业的新风口。
《报告》对新材料产业报名数据分析发现,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逐渐深入,新材料产业的市场空间扩张将提速。未来围绕重点基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建设对新材料的需求,提高先进结构材料、先进功能材料的自给率,提升以短流程、近终形、高能效、低排放为特征的材料绿色制造技术成为我国新材料产业创新创业的主攻方向。2015年获奖企业佛山慈慧通达科技有限公司用国际首创的织造原理和方法,研发了宽厚三维碳纤维织物全自动织机,促进了我国新型纺织材料研发生产,也为航空航天等应用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支撑。
《报告》在对近3年先进制造获奖企业具有的共同特点分析发现,这些企业多数通过突破关键技术,解决产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占据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2016年6家获奖企业中,有5家企业的创新产品占据细分领域市场份额第一。2015年获奖企业杭州沃镭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聚焦汽车零部件制造的转型升级,自主研发了汽车制动转向零部件生产装配及检测设备,打破了德国和日本企业在此行业多年的垄断,降低了装备成本,帮助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从全手工生产线升级成半自动化生产线,缓解了汽车零部件制造劳动成本上升和产品品质要求提高给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带来的压力。
大赛正成为吸引高端人才的“强磁场”
《报告》发现,经过5年发展,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参赛企业和团队呈现出了“三高”特征:一是人才高素质。以第五届大赛为例,参赛企业和团队的核心成员中,博士1.1万余名,硕士2.2万余名,本科毕业生6.7万余名,有留学经历的8900多名,“千人计划”人才465名,两院院士541名。高素质人才聚集成为新技术爆发的基本要素。二是技术含量高。对比最近两届大赛,高科技企业参赛热情高涨。在第四届大赛中,参赛企业里有2618家来自国家高新区、596家来自国家大学科技园、287家来自创客团队;而在一年之后,这3个数字分别提高为4416家、809家、893家。第五届大赛有4411家高新技术企业报名参赛。三是知识产权高质量。据统计,第五届大赛参赛企业和团队中,拥有发明专利数量超过2.1万项,实用新型专利超过4万项。软件著作权、药品批文、医疗器械注册证、集成电路图等其他知识产权共12万余项。
此外,《报告》表明,创业者国际化的特征也更为明显,2016年,进入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赛的175家企业中法定代表人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共有70人。核心团队有留学经历的人数2014—2016三年分别为94人、112人和67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人数共计19人;生物医药进入行业赛企业核心团队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人数和拥有留学经历的人数是所有6个产业最高的,特别是核心团队拥有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平均人数为1.02,几乎每家企业均有千人计划领军人才。
互联网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成为新风向
构建医疗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智能采集、数据集中和数据应用架构,联众医疗实现了互联网和医疗的结合;运用大规模计算能力,解读和挖掘不同商家、不同产品的个性化创意需求,天壤智能实现了互联网和设计的结合;独立开发了全球第一款开放式的融合VR技术、体感技术和语言语义技术的创新课程开发平台,嘿哈科技工具组团队实现了互联网和教育的结合。探索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之路,成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一个重要特征。
把智能化当成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现实路径,让工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结合逐渐演化成为产业互联网,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正在成为推动新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报告》显示,“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之中,互联网医疗和健康管理、互联网文创、在线教育、移动广告、虚拟现实、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数据征信、网络游戏、餐饮等领域涌现了大量的参赛项目,这些创新创业项目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了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了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运营模式的经济发展新形态,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动力和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