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内蒙古通辽汇智众创基地/通辽市科技创业信息服务平台!

山东:院士工作站助企业创新发力

发布时间:2017/6/26 9:05:01    阅读:
砥砺奋进的五年·区域创新
    两根相似的电缆通上相同过载电流,其中一根线冒烟着火时,另一根线却“纹丝不动”!发生在山东华凌电缆实验室的这一幕,瞄准“70年房子产权、25年电缆寿命”难题,“中国直流输电第一人”李立浧院士将核电站用电缆技术应用于此项试验,最终攻克难题。
    山东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却不是人才大省,其标志之一便是代表国内顶尖人才的院士指标上,山东仅有“两院”院士41名,不及广东、江苏等省院士的一半。
    “科技资源是开放的,也是可以流动的。”在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刘为民看来,“北、上、广的院士同样可以服务山东,我们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这成为“院士进山东”的背景。八年前,山东首设院士工作站,70位来自天南地北的院士进驻山东,由此为肇始,八年间,462位院士及其团队共2300多人入驻554家院士工作站,由此带来700余项目,为企业增加销售额1400多亿,并催生出一批行业龙头。
    作为化纤行业的“新兵”,由于找不到生物质石墨烯功能机理,圣泉集团曾一度因缺少前进底气而中断研发。在纺织材料专家姚穆院士带领下,该企业对生物质石墨烯进行基础性研究,并与在玉米芯里“淘出来”的纤维复合,生产出内暖纤维,这关键一招使圣泉一跃成为全球生物质石墨烯智能多功能纤维引领者。
    在圣泉集团院士工作站,姚穆院士又先后推荐中国工程院院士蒋世成、东华大学教授王华平到工作站合作。这种“院士引院士”的高层次引才模式对圣泉发展举足轻重——作为圣泉三大产业链之一的内暖绒,就是在王华平教授指导下研发出来的。
    突破关键技术,帮助企业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这是院士站的神奇之处。
    就读于北京科技大学的周超一毕业就来到百多安,目前主要负责心脏介入方面的研究。“作为年轻科研人员,有机会接触到院士及其团队,对我们科研观的塑造和视野的拓展影响巨大。”周超说。
    帮助企业培养本地人才的同时,院士们也为初创期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理念、新技术。以百多安为例,得益于院士工作站的帮助,该企业斩获了27项专利,获得十余项省部级奖励,起草了五项国家标准。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运行八年后,第一波院士工作站的制度红利释放殆尽,改革势在必行。
    去年7月份,山东省科技厅改革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取消院士工作站前置审批,实行组建后备案制度,大幅简化申请条件和程序,由此点燃了各地申报院士工作站的热情——短短一年间,山东各地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新引进两院院士及海外院士126人。
    “山东省生物医用材料改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生物医用材料改性工程实验室”“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结合院士工作站,百多安整合企业技术、信息、资金和人力资源,相继建成了这些平台。
    “以这些平台为支撑,我们又先后与北大、复旦、北科大、西南交大、中科院化学所、山东科学院等院校合作了多项生物医用材料改性技术项目,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百多安公司董事长张海军说,“企业管理者往往不懂技术,因此最需要解决战略问题。而院士站聚拢的资源成为我们的‘人才库’‘智囊团’‘攻关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