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内蒙古通辽汇智众创基地/通辽市科技创业信息服务平台!

海龙:创业路上重拾青春梦想

发布时间:2015/8/14 9:39:17    阅读:

 

    64岁的海龙院长,灵巧的拉开一扇笨重的铅制滑门,向记者介绍那台飞利浦16排螺旋CT机,“机器好,屋子也好,顶棚和四周墙壁,都有4公分的铅涂层,就是防辐射。”从发起创办博王医院的那天起,海龙就决心引进最先进的仪器设备,让患者得到最精准的查检数据。“起步不能低,不能让老百姓说博王医院的检查数据不准确,也不能说设备不齐全,更不能因为查检数据问题,毁了我们这几个老同学在后旗医学界的名望!”海龙说。

    2015年5月末,历时近一年的筹备,海龙和他当年在白求恩医大同窗的老同学贺其叶乐图、包玉格、特古斯、嘎日迪等几位医学专家,联合创办的后旗博王医院正式对外营业。当年临床医学班的老班长,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之后,带领他的老同学们,开始了联合创业。

    大家决定共同集资建设一所民营医院,可是谁来牵个头,谁来当院长呢?“当然是海龙啊,他不仅是你们读大学时的班长,还在医院里当了半辈子的院长,管理经验丰富,能服众!”从科左后旗人民医院退休的老院长白乙拉积极参与博王医院创办,白乙拉曾经是海龙的领导,他的话很有分量。

    “大家完全信任我,不管是科室装修,还是设备订购,钱都经我手花,他们不过问,更不指挥,就等着给他们一间办公室,来坐诊呢!”海龙笑笑,说话声音不高,却透露着踏实和自信。

    因为高超的蒙医整骨技艺,1996年,海龙从阿都沁卫生院院长的岗位上,被调到后旗蒙医整骨医院任院长,一干就是10年。在蒙医整骨发祥地科左后旗,这家具有骨科民族医术文化和历史传承的专科医院,如今已改名为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晋升为三甲专科医院。老院长海龙二线离岗之后,因为儿子在呼市工作,也来到首府呼和浩特,在医学界老朋友们的支持下,在呼市开办了一家小医院。医院虽然小,但注册名头却不小——呼和浩特蒙医整骨医院。海龙来到呼市,蒙医整骨术在内蒙古西部区开始得到认同和推广,他在大学的那班同学,听说他在呼市的医院办得不错,也都借机去呼市看看他。

    老同学包玉格从通辽市妇婴医院退休后,也来到呼市陪儿女。2013年年初的一天,她和海龙聚在一起,就对海龙说:“咱们这些同学,也都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了,大家散落在各地受聘,这些同学都是老专家,很多都是主任医师,你是班长,看能不能把大家召集起来,共同做点事儿!”

    一语点醒梦中人。海龙在呼市的整骨医院虽然办得不错,但他总感觉到有点儿孤单,他对自己出生和工作的家乡科左后旗,怀有深深的眷恋。当年的老同学们,从西医临床专业毕业后,经过数十年的历练,也都成长为蒙中西医全科专家了,在家乡不仅声望很高,都有一大批农牧民患者朋友在追随,何不把这些老同学联合起来,回乡办一所医院呢?

    这一年,海龙把呼和浩特蒙医整骨医院转让,回到甘旗卡,开始联络同学和老朋友们。海龙的建议立即得到白乙拉和几位老同学的赞同,大家一拍即合,筹集资金,签订合约,选定楼房。2014年8月,博王医院建设筹备正式启动。

    “环境要好、设备要新、医德要高、医术要精、收费要低”,大家达成共识。医院营业当天,外科主任医师白乙拉辞去阿都沁卫生院聘任工作,任博王医院副院长,坐诊骨外科;内科主任医师贺其叶乐图欣然赴约,任博王医院副院长,坐诊内科;妇产科主任医师包玉格从呼市乘机飞来,坐诊博王医院妇科;金花、特古斯……老同学们纷纷走马上任。

    外甥文清辞去深圳9年打拼的影音工程工作、内蒙古医科大学临床蒙医学毕业生澈木丽格应邀加盟……

    在3号病房,来自海斯改的孟和老人对记者说:“重感冒形成了肺气胸,要到旗里上医院的时候,街坊们就介绍博王医院,说都是老专家,我住了一周院,老专家们真是负责任,不到三个小时,就查一次房!”

    博王医院开办两个多月,日均门诊患者超过100人,住院患者40多人。

    下午5点半,后勤工作人员就将刚出锅的喷香盒饭送到患者病房。“每顿两个菜,所有住院患者一日三餐都由医院配送,每天饭费收10元钱。”海龙说。

    “那成本也不够啊?”

    “肯定不够,医院每天给每位患者补上10元钱的伙食成本,营养必须保证,让老百姓看得起病,住得起院。”海龙说,“年轻时,大家都在各地医院工作,想自己做点事儿,没有机会,现在国家政策也好,我们终于把青春的创业梦想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