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推进大众化创新
今天的中国已经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正从快速工业化发展阶段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发展迈入新阶段。站在发展新起点上,如果还过度依赖要素和投资驱动,不仅边际效应会越来越低,而且势必加深中国经济的结构矛盾,加大中国经济的隐患风险,其成本和代价或将是中国经济不可承受之重。
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把创新驱动不断引向深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的不二选择,社会各方面对此已有总体共识。在解决了要不要创新驱动的问题之后,如何落实创新驱动就成为需要更好回答的问题。首先需要回答好的问题就是,创新的主体究竟是谁?也即要依靠谁来创新?这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逻辑基点。
这或许是一个“常识”命题,但实践中或多或少还存在不同认识和做法。一些方面对科技人员的源头创新作用强调较多,一些方面对企业家的技术创新功能强调较多,一些方面对全社会的创业创新生态强调较多。不同方面、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实际情况不同,一定程度上有所侧重是需要的,但过于侧重某一方面则不利于创新整体效益的提升。
创新大众化已成为当代创新的一个重要趋势,“精英”创新和“草根”创新交相辉映成为当今时代的一大景观。这几年,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社会创新创业异军突起,科技发展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广大科技人员、企业家、创业者等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人员、企业家、创业者等都是大众化创新的重要力量,不可偏重或偏废。
更好地推进大众化创新,要求我们更好地统筹“精英”创新和“草根”创新,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应支持科学家潜心探索、仰望星空,着重提升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源头创新能力;应鼓励企业家加大投入、敢于突破,着重提升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应为创业者营造更好生态,着重提升全社会的创业创新活力。
更好地推进大众化创新,要求我们更加求真务实。不可否认,少数地方在推进大众创新创业上存在急于求成现象,少数众创空间的专业化程度不足。新形势下推进大众创新创业,需要更多在营造生态、厚植土壤上下功夫,着力拉紧大中小微企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共同创业的纽带,把创业者和全社会发诸内心的创业创新激情充分释放出来。
更好地推进大众化创新,要求我们完善倒逼机制。前一阶段,社会舆论对环保督查多有讨论,一些方面认为督查过严、“一刀切”的环保督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环保督查是否存在“一刀切”问题或可商榷,但严格的环保督查是必要的。从相当程度上讲,严格的环保督查不仅是“蓝天保卫战”的必须措施,更是倒逼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把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新发展理念更好地落到实处,必将引领中国发展迈入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