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内蒙古通辽汇智众创基地/通辽市科技创业信息服务平台!

政策措施:推动创新创业蓬勃发展

发布时间:2015/12/3 9:04:28    阅读:

 

    只要一部智能手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刷脸”开户,这不仅方便了大众,而且让金融、证券、互联网等行业竞争多了一种“神器”。在这项神奇的技术背后,是年轻的“85后”发明人印奇与他的小伙伴们的一系列专利的支撑。3年前,印奇与他的两位同学在大学校园里开始创业的时候,还没有想到他们打开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商业“蓝海”。而近日最新发布的“福布斯2015年中国30位30岁以下成功创业者”榜单上,印奇的名字赫然在列。

  “我们赶上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美时代,良好的政策环境,使我们有可能成就创新创业的梦想和未来。”印奇的感言道出了千千万万创新创业者的心声。

  创新创业潮流涌动

  依托创新创业政策,从1个人创业到已有800名员工,从1000元起家到年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这是“80后”的浙江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下称艺福堂)董事长李晓军谱写的一个当代创新创业“神话”故事。身为艺福堂的董事长,李晓军不但成为专利权人、国家级评茶师,也当选了中国青年创新创业新星。

  “我的创业,可以归纳为‘三个最’:创业成本最低,最讲诚信的茶业电商,最重要的是最重视知识产权。”李晓军告诉记者。大学毕业的那一年,李晓军一无资金,二无人脉,只有手中的1000元钱,独自来到杭州创业。他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上网卖茶叶”,“艺福堂茶业”就在网上开张了。创业之初,有位顾客在网上购买茶叶时提出要礼盒包装的要求,李晓军一口答应了。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一天几乎跑遍了整个杭州市区,用高出成本几倍的价格才买到一个合适的茶叶礼盒。这件事对李晓军触动很大,他想,为什么不能自己做原创设计的礼盒呢?于是,他就尝试自己设计、定制。令他惊喜的是,自己设计的几种茶叶礼盒十分畅销,无论是人气还是效益回报都不错。有心的他还把自己设计的茶叶包装都提交了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加上他的诚信经营,短短几年时间,网店的顾客越来越多。伴随着艺福堂实力的渐渐增强,李晓军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成立了企业的研发中心,针对茶园的种植管理、贮藏运输到包装工艺等各个环节,全面开展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管理,至今已提交专利申请30余件,提交商标注册申请近100件,软件著作权登记12项。李晓军始终认为,创新企业的好政策就像“及时雨”,成为个人创新创业成功的“靠山”。

  如同李晓军、印奇一样,在不断出台的创新创业政策激励下,创新创业正在成为潮流。“依托自主研发的专利,我们打造的是超高清智能可移动电影院,戴上可以呈现电影院里看超高清大片的效果。”由清华大学毕业生创建的柔宇科技公司新研发的可穿戴智能影院,成为近日举办的全国“双创周”上展示的亮点,他们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最薄柔性显示屏和柔性触摸屏,吸引了观众和商家的注意。全国“双创周”上,同样是大学生创立的天鹰兄弟无人机科技创新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植保无人机,已经成功拥有了一批订单,经理王兴军告诉本报记者,此次展出的可载重17公斤电动单旋翼植保无人机是目前国内同类型产品里载重量最大的无人机,适合高山、丘陵、平原、盆地等各种地形作业。“我们拥有农用无人机的一系列涉及核心技术的专利,市场前景看好,目前这些无人机已在新疆、安徽等地为农作物健康生长保驾护航。”王兴军表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好政策让我们备感振奋,进一步激发了我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作为一名创客,兰州交通大学“双创”科技园的发明人李万祥向本报记者表达着自己创新创业的所思所想。近两年来,他运用自己拥有的26件专利,制作的自动拉面机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已经销售到全国十几个省市,他创办了自己的小微企业,也成为校园里的“双创之星”。

  政策举措提供支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因时应势之举,‘双创’政策举措更是‘催化剂’,对于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发展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大学法律与知识产权系主任李顺德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几乎所有相关政策都在强调保护知识产权,激发创新活力,以创新赢得未来,这既是社会所关心的热点,也是当前政府公共服务的重点,还是当今中国经济化解下行压力、实现创新驱动的新路径。

  近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引领,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氛围浓厚、活力迸发,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从9大领域、30个方面明确了96条政策措施,对“双创”进行了全方位部署。其中提出,要加强创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商业模式等新形态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交易,加快建立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与维权援助机制,缩短确权审查、侵权处理周期;集中查处一批侵犯知识产权的大案要案,加大对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行为的处罚力度,探索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同时,要加快发展知识产权等第三方专业化服务,不断丰富和完善创业服务;完善知识产权估值、质押和流转体系,依法合规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许可费收益权证券化、专利保险等服务常态化、规模化发展,支持知识产权金融发展等。

  今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这是“双创”的系统性指导文件,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其中指出,要完善知识产权环境,加大网络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促进在线创意、研发成果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制定“四众”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运用技术手段加强在线创意、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执法,切实维护创业创新者权益;加强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典型案例的宣传和培训,增强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和管理能力。同时,要建立健全监管制度,适应新业态发展要求,建立健全行业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明确“四众”平台企业在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积极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同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等6部门印发《关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地政策的意见》,其中指出,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发展生产性及科技服务业、鼓励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实施“互联网+”计划、科研院所企业化改革等重大决策部署,依据国务院支持服务业、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用地政策,对盘活利用现有用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政策进行了细化和具体化。对于工业转型、创客空间、发展“互联网+”业务的,对依托国家实验室等现有科研设施构建自主创新平台的,均给予了优惠政策。

  今年10月,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共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助力创新创业的意见》,其中对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强化知识产权激励政策释放创新创业活力、推进知识产权运营工作引导创新创业方向、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支撑创新创业活动等方面作出了较为全面的部署。其中明确提出,要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知识产权创新支持政策和创业服务体系,全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支持和指导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各地举措推波助澜

  “创新创业离不开知识产权支撑,知识产权是推动创新创业、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力、竞争力和原动力。”创新创业正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受到高度重视,浙江长兴县委书记吕志良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长兴县从抓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入手,筑牢了工作基础,以知识产权助力创新创业。目前,长兴县的专利申请量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长,创新创业渐入佳境,一批企业进入了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行列。

  “‘双创’给浙江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浙江省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浙江省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公众创业创新服务行动方案》《推广应用创新劵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意见》等,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形成了新时代创新创业的“新四军”,即大学师生、企业人员、科研人员、海外归国人员,成为浙江新一轮创新创业大潮的推波助澜者。

  “要努力以知识产权作依托,使创业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福建省知识产权局负责人介绍,福建省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条措施》提出了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机制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其中包括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努力贯彻落实,建立面向创业创新的专利申请绿色通道;对在融资、合作等过程中需要出具专利法律状态证明的,优先办理专利登记簿副本;创新知识产权投融资方式,提高知识产权抵质押贷款评估值,建立知识产权质物处置机制;对以专利权质押获得贷款并按期偿还本息的创业企业,福建省知识产权局按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30%至50%予以贴息,总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鼓励企业购买专利技术,在福建省内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购买专利技术交易额单项达2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属非关联交易并实施转化的,按10%给予补助等。

  与此同时,北京、广东、甘肃等多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也纷纷行动起来,出台知识产权助力创新创业的务实举措,形成了支持“双创”的良好氛围。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发明专利申请70.9万件,同比增长21.7%。同期,全国新登记企业315.9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1.16万户。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正形成创新创业的新热潮。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的基础保障,是创新创业的重要支撑。”李顺德表示,从国家到部门、地方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出台,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奠定了“双创”活动的坚实基础,推动了创新创业蓬勃开展。 (知识产权报 记者 赵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