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发展 加快培育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
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扭住关键、精准发力,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电力体制改革、市场准入制度改革、预算体制改革、农村牧区综合改革等领域重点改革事项,统筹推进科技教育、医药卫生、养老保险等社会事业改革,统筹抓好国家试点、自治区试点和基层试点工作,形成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要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要求,制定路线图、时间表,强化督查考核问责,确保交出一份满意的改革成绩单。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用好用活相关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协同创新,在铝后精深加工、高端玉米生物、科尔沁肉牛、沙产业、蒙医药等领域实施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突破和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切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生产需求对接,充分发挥好通辽科技大市场的作用,促进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科研成果在我市交易转化。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更加关心支持企业家成长,发挥企业家在科技创新、结构调整中的积极作用,着力培育公平开放的创新市场,增强全社会创新活力。
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
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强与俄蒙合作,加快建设通辽物流保税中心,规划建设进口资源加工区和保税加工区,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推动境外资源开发、生产加工和货物服务贸易。深度融入东北经济区发展。主动接受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的辐射带动,深化同京津冀地区的教育、医疗、文化交流合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准确把握全国范围内去产能的大形势,抓住时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产能转移,围绕“六大产业基地”,打出精准招商、择优选商“组合拳”,对发达地区的优质过剩产能“你去我用”,对落后淘汰产能严格把关。
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建设 构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新格局
——访市对外开放办主任 李奎
□本报记者 许媛媛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把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培育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今年七项重点工作之一,充分体现了市委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坚定自觉和强烈责任。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做好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对于支撑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至关重要。”就如何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市对外开放办主任李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李奎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的要求,今年我市将切实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创新方式,注重实效,紧紧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格局,以开放促产业集群壮大、促发展方式转变、促县域经济发展。
一要把握“去产能”的大形势,切实转变招商观念。紧紧围绕打造“六大产业基地”,大力推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专业招商模式,抓住承接发达地区产业产能转移的大好机遇,打出精准招商、择优选商“组合拳”,实现由单纯的政策招商向产业招商和政策招商并重转变,由多元招商向精准招商转变,由单纯的政府招商向政府、企业或中介招商转变,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由推介会招商向招商引资营销转变,由单纯关注资金项目向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转变。
二要调整思路,高标准确定工作目标。在招商导向上,紧盯产业发展趋势,把产业集群招商作为主攻方向,突出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和标志性项目,突出高端、高成长性项目,加快招商引资工作向高端化提升,增强配套集群产业带动力和资源吸附力。今年,我市要实现签约项目突出落地,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新签约项目当年开工率达30%以上;新开工项目要突出大项目、好项目,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其中5亿元以上大项目20个以上;在建项目突出建设速度,确保全年到位资金600亿元以上,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0%以上。
三要创新方式,高质量开展精准招商。要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相统一,在更广的领域激活各类资本和要素的开放活力,在更大的范围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要以项目带动、方式转变和集群引进为重点促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通过专题化推介、产业化招商、小分队对接、目标性跟进,大力推进集群式专业化精准招商。要强化专业招商,开展中介招商,突出以商招商,推进网络招商,利用平台招商。
四要求真务实,高水平开展提升年活动。努力提高项目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真正把招商引资的成效体现在实实在在的项目上,体现在发展成效上。做到“三个突出”,即突出主导产业抓招商,在重点抓好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工业主导产业升级项目招商引资的同时,也要抓好现代服务业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突出重点区域抓招商,重点瞄准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东北三省等经济发达区域开展精准化招商;突出行业龙头企业抓招商,重点强化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对接合作,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拉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大的标志性、基地性、中心性项目。
改革添活力 创新增动能 努力实现发展新跨越
——访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李艳荣
□本报记者 许媛媛
“中央将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自治区‘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创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战略。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紧紧依靠改革、开放、创新,‘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培育发展新动力。这对创新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为我们实现创新发展新跨越带来新的机遇。”谈到如何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如何推动开发区创新工作实现长足发展,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李艳荣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李艳荣表示,创新是开发区最核心的优势和潜力所在,要把创新发展作为促进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推进机制创新、科技创新、思维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重点做好三篇文章,加快推进开发区创新发展。
做好“放活企业、放活科技人才”文章,构建创新发展的新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激励机制、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促进一批中小企业转变成为活力强、发展快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放活科技人员,推进科技成果市场化,激发科研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营造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创新人才引进机制,设立天使资金200万元,组织创意大赛3次以上,建立开发区高层次人才专家库,发挥好民大和职业学院智力支持的同时,还要与中科院、北大、清华等国家级科研院校组建合作联盟,吸引候鸟型人才和兼职专家到研发中心参与重点项目研发。
做好“众创、众筹”文章,搭建创新创业的大平台。进一步完善生物高科技产业园、科技大市场、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电商产业园、信息大厦五大平台建设,建立政策优惠、人才聚集的创新体系。发挥科技大市场作用,促进蒙药、煤化工等主导特色产业科技成果在开发区交易转化。引进中国普天入驻信息大厦,推进远程教育、电子政务、智慧金融、智慧社区、数字城管建设,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支持开发区汇智众创基地进一步完善“孵化+加速”创业服务链条,大力发展物联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生物医药、知识产权孵化等新兴产业。
做好“有中生新、培育高新”文章,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一方面,在降成本、盘活企业上下功夫。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全力为企业减负。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方式,全力盘活企业、化解产能;另一方面,在推进企业创新、产业升级上下功夫。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加快产业链延伸,扶持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提升价值链。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同时,推动商贸物流产业升级,继续抓好专业市场建设,打造品牌专业市场。发展“互联网+”新业态,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推进互联网与工业、服务业、农业深度融合,培育电子商务、创意设计、养老服务的新业态。加快构建全域化电子商务服务网络,培育网商品牌,推动网购营销。打造城市观光农业,加快发展集绿色农产品采摘、生态休闲、农耕科普、民俗风情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创新市民农场乡村旅游新模式。建设智慧社区,聚焦社区“互联网+”,建设市民服务中心,推进家政、物业服务智能化发展。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
面对“十三五”前两年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紧紧依靠改革、开放、创新,“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培育发展新动力。
进一步提高简政放权的广度、深度和精度,利用好责任清单、权力清单、收费清单和审批流程再造成果,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激活创新创业潜能。
降成本、盘活企业,通过实施技术改造转型升级一批,推进兼并重组整合壮大一批,扩大对外投资转移发展一批,严格环保、安全、能耗标准淘汰退出一批,完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扶持救活一批。
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
新签约项目当年开工率达30%以上
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
其中5亿元以上大项目20个以上
全年到位资金600亿元以上
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