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内蒙古通辽汇智众创基地/通辽市科技创业信息服务平台!

抓合作 协同创新凝聚发展合力 ——内蒙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综述七

发布时间:2018/1/24 8:41:06    阅读: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取得新突破

    以“一带一路”为引领,强化了与蒙古国、以色列、俄罗斯等“一带一路”国家和瑞典、韩国等“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成功举办了两届中蒙博览会科技展和中蒙技术转移大会、中蒙国际科技合作与产业化论坛,推动建设了中蒙技术转移中心平台和中蒙知识产权专利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启动运行了中蒙生物高分子应用研究联合实验室。成功举办了中国(内蒙古)·以色列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大会,以方15家科技企业进行了项目推介,签订4项科技合作协议。积极开展与瑞典的科技合作,举行了中国(内蒙古)·瑞典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的人才交流活动,共达成合作意向26项。5年来,自治区共新增3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合基地总数达8家,这些基地与美国、俄罗斯、英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开展合作与交流,承担国家科技合作计划项目近40项,争取项目经费共计2.3亿元,引进了一批国外高层次人才。在新能源、冶金、化工、稀土、生态农业、农畜产品深加工、防沙治沙、生物技术、环境保护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包头一机集团承担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新型反恐防暴车辆装备及技术合作研发”,与南非新兴工业公司合作研发出新型反恐防暴车辆装备,使我国军警在应付突发紧急事件的能力上,能够做到响应快速、处置有力,可有效震慑各类恐怖势力和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对维护稳定发展、共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意义。包头稀土研究院与法国南锡大学让·拉莫尔研究所合作开展的“实用型稀土基室温磁制冷材料的联合优化与研发”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引进了法方先进的材料设计理论、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和先进的材料分析、检测手段,对我方进行磁制冷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金宇、伊利等企业在欧美发达地区建立研发基地,部分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伊利集团在荷兰注册成立了“欧洲研发中心”,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达成了共建中荷首个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战略协议,并先后合作开展了“食品安全早期预警系统建立”“母乳数据库研究及母乳成分功效研究”等课题,有效提升了企业在奶牛养殖、乳原料成分分析、乳制品加工工艺、高附加值乳制品研发等领域的技术水平。

区域合作迈上新台阶

    十八大以来,自治区针对区域和地缘互补优势,着重拓展和深化与北京、广东、重庆、吉林、云南等地的科技合作,努力利用全国的人才和平台资源开展合作研究。区域科技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内容更加具体、务实。京蒙、粤蒙、鲁蒙科技合作从单纯产学研合作,向“产学研+产供销”一体化合作转变。其中,京蒙科技合作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真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在科技项目开发、产学研联盟、共建研发平台和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与交流。京蒙两地共建的京蒙科技合作现代农业技术转移平台已经启动运行,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在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等盟市建设了6个京蒙合作示范工作站,发展加盟单位31家,对外开放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工程中心9个,每年挖掘分析检测、联合研发、技术转移等各类创新需求100余项,为解决区域、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问题提供服务。特别是在对口科技帮扶领域,近年来,内蒙古与北京市科委共同组织实施京蒙科技合作项目90多项,项目涉及盟市创新能力建设、农牧业产业化及示范基地建设、生物医药、生态治理及环保、风光互补提水系统试验示范等领域。其中,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在京蒙合作中积极发挥北京的专家优势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实施了“京蒙帮扶乌兰察布蛋鸡养殖科技扶贫”项目,项目把科技扶贫和专家培训作为产业扶贫模式创新的突破口,将先进养殖品种、科学饲养管理、电商营销模式运用于发展蛋鸡养殖产业,直接示范带动项目区农牧民户均年收入增加到8000元,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

深化与大院大所的交流与合作

    重点强化与中科院、工程院、清华大学等大院大所的合作,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攻关、重大工程科技战略咨询等活动。5年来,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147家,协议引进院士163名,入站院士专家团队1100余人,联合开展攻关项目292项,大幅提升了建站单位技术研发水平,支撑和带动了产业发展。北方重工集团建设的特种材料院士专家工作站采用重型挤压技术,解决了石化产业优质高温高压临氢管材晶粒度关键难题,成功试制出高规格的不锈钢厚壁无缝管材,实现了这一材料的国产化。内蒙古自治区呼吸疾病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了全区首家“内蒙古呼吸疾病生物资源标本库”,为我国蒙古族人群和北方汉族人群呼吸疾病个体化诊治提供丰富的病例储备。

    与中科院联合实施《区院合作“一二六”发展规划》,明确了将合作定位于聚焦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两大主线,以重点盟市和重点平台建设为突破口,紧紧围绕生态草牧业保护性开发、稀土资源高端应用、沙生资源植物综合利用以及能源、化工、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系统集成,创造生态效益,服务产业发展,为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合作任务,共同培育建设了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呼伦贝尔生态草牧业示范区和阿拉善沙生资源植物研发中心等联合创新载体。中科院阿拉善沙生资源植物产业研发中心科学合理的利用阿拉善沙生植物资源,先后有20款产品完成中试。建成梭梭基地50.6万亩,完成接种肉苁蓉12万亩,全盟人工梭梭林面积达到170万亩,人工接种肉苁蓉面积达44万亩,年加工肉苁蓉产品可达800吨。帮助阿左旗、阿右旗牧民先后成立了合作社,建起了349座反季节温棚人工种植沙葱,部分产品已在北京等区域固定上市。

加强技术成果展示交易

    建成了内蒙古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和内蒙古专利大数据平台等互联网公共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形成了网上技术市场和创新资源配置系统。中国满洲里北方科技博览会、赤峰农牧业科技成果博览会、锡盟新丝绸之路草原畜牧业创新品牌博览会已成为国际知名的品牌科技展会;京蒙技术转移中心促进了多项北京先进技术成果在内蒙古落地转化;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先后成功举办了中蒙、中以技术转移暨创新合作大会,以及京蒙、蒙粤、蒙鲁等专项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对接会,展示、交易并转移转化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十八大以来,自治区技术合同交易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88%2016年,全区共成交各类技术2711项,实现合同金额144.19亿元,是2011年的两倍多。仅2016年,三大展会展示科技成果6000余项,意向成交金额达48亿元。

    如今,在内蒙古,科技合作形态发生着历史性转变,实现从零散合作向统筹集成的转变;从跟踪型合作发展为互补型合作再到牵头组织型合作。一个多主体参与、多渠道推进、多形式促进的科技创新合作体系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