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内蒙古通辽汇智众创基地/通辽市科技创业信息服务平台!

内蒙古:科技体制改革吹响创新驱动发展新“号角”

发布时间:2019/2/26 9:23:52    阅读: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体系效能,是党和国家对科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内蒙古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内蒙古紧随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正视在科技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一系列有效改革举措,理顺科技体制机制,努力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科技创新体系。

 

    多重举措内蒙古科技“沐浴”改革春风正当时

 

    内蒙古自治区沙地(沙漠)生态系统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是由自治区科技厅批准成立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可是,“由于实验室科研仪器设备老化严重,仅能开展最常规的土壤、植物成分化验测试和组培实验,无法进行高水平有深度的科学研究。落后、不完备的科研平台条件已经成为影响实验室乃至我区整个林业科技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该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平生说。

 

    2018年,自治区财政首次划拨部分政府债券用于改善研发机构的科研条件,解决研发机构仪器设备老化问题。内蒙古林业科学院重点实验室成功申请到1000万元科技类政府债券,可用于改善科技仪器设备老化问题,刘平生说:“这笔资金犹如雪中送炭,实验室一批高层次人才正‘等米下锅’,这下,许多专项课题就能顺利开展了。”

 

    利用地方政府债券改善重点科研单位的科研基础条件是强化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自治区科技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丁惠表示,为推动科技体制改革,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在科技计划改革、创新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科技资金投入、加强开放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布局了25项改革举措和101条政策措施,形成了系统、全面的改革部署和工作格局,先后出台了一批配套性强、可操作性好、组合协调作用明显的政策性文件,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018年,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科技专项支出较2017年增长22%

 

    目前,内蒙古正在努力建设既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2018年,全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6426件和9625件,同比增长40.38%53.48%。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01件,较2017年增长0.22件。全区成交各类技术交易6277项,实现合同总金额235.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68%44.97%。这些数据指标增长的背后,正是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的创新活力与动力。

 

    科技计划新尝试“先说做什么,再说谁来做”

 

    201812月,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院长李永宏集结学院骨干力量填报申报书,开展项目答辩……经过多方努力,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内蒙古“一湖两海”水污染控制与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获得自治区科技厅立项,获批经费1000万元,项目执行期3年。该项目将为自治区典型湖泊治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近几年,自治区科技厅重点突出需求导向,聚焦自治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瓶颈,突出设置了一批重大专项,‘一湖两海’项目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是自治区深入推进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机制改革的重要体现。”自治区科技厅发展计划处处长刘爽表示。

 

    刘爽介绍,原先的科技计划比较分散,比如项目管理方面,发布的项目指南方向比较宽泛,聚焦不够,往往是从申报的项目研究方向中,通过组织专家评审,确定支持项目。这样的方式会产生两种情况:要么好的项目没能上来,要么上来的项目和自治区的需求结合不好,有些研究可能是科研单位从自己的角度考虑,与自治区发展的技术需求关联性不强。

 

    “现在,我们把科研计划的着力点聚焦到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需求上来,‘先说做什么,再说谁来做’,通过广泛征集需求的模式,摸底了解自治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科研方向,再将需求和方向有机结合,在科技项目形成机制上做尝试、探索和改革。”

 

    刘爽表示,下一步自治区科技厅还会深化“三评”改革,即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我们将进一步聚焦创新需求,明确科技计划定位,深化项目形成机制改革,建立专业机构管理项目机制,优化计划项目管理流程,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

 

    设立专项资金解决科技创新过程 “最后一公里”

 

    内蒙古必威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生物制品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的企业。2018年,该公司花费1600万元引进了“口蹄疫疫苗纯化工艺改进技术服务”和“基于BHK-21clone1025细胞的口蹄疫疫苗高效生产系统”两项技术,共获得技术交易后补助资金95万元。

 

    “技术交易后补助项目政策的实施,充分肯定了公司在产学研方面的付出,同时也鼓舞了员工对于产学研合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内蒙古必威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武俊兰说,这两项技术的引进,可让产能在现有基础上翻倍,项目实施投产后将给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方式带来一场技术革命。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的“最后一公里”,为释放自治区创新创业活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自治区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八项措施》,修订颁布了《内蒙古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为新时期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了政策法规保障。2018年,自治区政府设立了5亿元的专项资金,通过普惠性的补助形式推进技术交易的活动。首先,对技术交易活动进行后补助,即:对企事业单位通过购买先进技术,将先进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活动进行一定的补助。其次,对卖方,即:将科研成果进行交易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给予一定的补助。

 

    据刘爽介绍,针对科技产业化前端的中试放大技术熟化、工程化配套等关键环节,专项资金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进行引导性支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此外,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还可用于风险补偿。主要采取“风险补偿+担保+保险+银行”的运作模式,广泛吸纳金融、担保、保险等机构,共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科技成果转化融资平台。目前已有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5家银行和内蒙古蓝筹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加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有300多家企业入选首批风险补偿基金支持企业名录,预计放大融资规模超过1亿元。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0155月,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正式挂牌成立。研发中心以包头市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为支点,依托中国科学院技术、人才优势和包头的产业基础,为包头市稀土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撑。

 

    中心主任池建义说:“研发中心组建以来,已在稀土资源深加工与利用领域相继攻克了稀土永磁材料表面防腐、100纳米稀土抛光液制备、稀土永磁风力发电蒸发冷却技术等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突破了绿色环保稀土着色剂规模化、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瓶颈,建成了世界首条稀土硫化物连续化隧道窑生产线”。

 

    内蒙古以企业为依托的新型研发机构持续发力,大大提高了产学研合作的层次、水平和效能,有效解决了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资源较为分散等问题。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承担和组织实施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联合国内外、区内外高校院所及科研团队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并面向企业和社会开展委托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孵化等公益服务,引领产业向中高端发展。目前,自治区财政投入资金超过8亿元,带动盟市和企业投入超过20亿元。

 

    自治区科技厅高新技术处处长池波介绍,新型研发机构改进了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增强了协同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领带动了产业升级。

 

    为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自治区科技厅采取了多种举措,包括: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出台科研事业单位“三权”下放和绩效评价改革政策,制定《关于科技创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九项措施》,培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

 

    刘爽介绍,为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自治区积极落实国家加大研发费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优惠力度的政策,2018年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的107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近1.4亿元”。

 

    据2018年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最新数据显示:内蒙古企业R&D经费支出比重为85.1%,较国家平均水平高7.5个百分点;企业R&D研究人员占比重为98.82%,较上年提升1.73个百分点;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0.76%,较上年提升0.13个百分点。内蒙古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推进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