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深入人心 科技追梦未来
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孕育着希望。
3月5日,北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阳光照耀大地,生机勃勃的姿态尽收眼底,从四面八方汇聚首都的人大代表走向人民大会堂。
此刻,代表们有很多话说,谈过往,谈未来,谈建议,谈期许……
我们在现场发现,创新已成为热门话题——不只是代表中的科研人员谈,而是深入人心,成为共同话题。
谈创新模式。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帆说,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中心构建了基于“科技淘宝”模式的技术转移交易平台——“易智网”。目前,“易智网”聚集100多万项创新要素资源,发布供需项目2.24万项,累计实现技术交易及服务额89.51亿元,部分项目增值率10%—30%。
谈区域创新。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工会联合会会长吴秋北在人民大会堂前打开了话匣子:“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香港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香港的金融发达,在支持创新科技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步长集团董事长赵超建议,在西安设立“一带一路”中药大数据中心,对全行业相关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及数据沉淀,最终实现中医药领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研发和落地。
谈农村创新。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中学副校长王晓梅说,培养职业新型农民的条件已经满足,要创新思路,对农民进行更好的教育培训,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
谈基层工作创新。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老马工作室”的负责人马善祥和基层干部30年来成功调解了2000多件矛盾,没有一起矛盾激化。“工作虽然微不足道,但是也需要创新,从平凡、微观中创新才能做好群众工作。”马善祥说。
一个成功的企业集团,它的经营模式一定是简单的;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它的核心理念也一定是简单的;一个强大的国家,它的发展动力也是简单的——创新。代表谈论的许多话题背后,都蕴含着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创新理念。
上午9时,人民大会堂响起阵阵掌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为创新呐喊鼓劲,吹响了“创新号角”:
这“号角”中有自豪: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快于一般工业;嫦娥四号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相继问世;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各地探索推广一批有特色的改革举措,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不断提高;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将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政策扩大至所有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0%以上……
这“号角”中有自省: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短板问题凸显。
这“号角”中有自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
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
大力简除繁苛,使科研人员潜心向学、创新突破……
这“号角”中更有自信:我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就一定能够迎来各类英才竞现、创新成果泉涌的生动局面。
“善弈者,谋势。”报告中43处提到创新,一年来的改革创新,丰厚沉淀,为创新积累了“浩然之气”,引起了代表们的强烈共鸣,掌声在会场不断响起。
嫦娥四号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说,这些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多次提及航天成就。“这是航天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徐立平说,今后自己还是要继续发扬载人航天精神,坚持自主创新,为航天强国建设出力。
报告中提到,加快在各行业各领域推进“互联网+”,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院长周海波说,清远建立了以医院为中心的远程诊断养生、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会诊,短短两年多时间,已经为12万老百姓提供了实际的服务,下一步希望能创新方式方法,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张爱军说,国家的科技创新在体制机制上做了重大调整和改革,打破了条条框框,提高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这对地方推进科技创新非常好。
“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创新”“只有创新企业才有发展前景”“现在很多问题都需要通过创新去解决”……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的探索,70年的成长,中国在创新中前行,对创新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创新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理性而平和的从容,一种自信而洒脱的厚实。
创新深入人心,科技追梦未来。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言:把面向市场需求和弘扬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善聚善用各类人才,中国创新一定能更好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