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内蒙古通辽汇智众创基地/通辽市科技创业信息服务平台!

产学研融合,基础研究加快补齐原始创新短板

发布时间:2019/8/13 10:08:34    阅读:

   725日上午,全区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呼和浩特隆重举行。翻开2015-2018年自治区科技奖励公报,我们看到了内蒙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喜人成就,领略了科技工作者坚守科研初心、勇攀科学高峰的奋斗风采,见证了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足印,这些“顶天立地”的科技创新成就,既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又致力于改善民生,让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

 

     “创新内蒙古”推出“科技奖励回眸”专栏,专题宣传我区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农牧业等领域涌现出的重大创新成果,今天推出第三篇《产学研融合,基础研究加快补齐原始创新短板》。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基础研究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催生一系列新技术、新发明,带动新兴产业崛起,促进经济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近年来,我区对基础研究高度重视,不断加强基础研究顶层设计,提升基础研究管理能力,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涌现出一批聚焦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研究成果。

 

   2015——2018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自然科学奖覆盖了医药、新材料、生态环保、生物技术等自治区多个优势特色产业和重点学科领域。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医院和研究院所是基础研究的重要力量,企业更加重视基础研究,不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全社会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更加突出,逐步形成了各部门协力突破基础研究难题的局面。

 

   医疗卫生“特色明”

 

   2015——2018年度,获自然科学奖的各项目中,关于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成果众多。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完成的“激素性骨坏死与酒精性骨坏死的基因多态性研究”项目,为建立中国人群骨坏死基因库提供重要数据来源,未来可用作骨坏死诊断的分子标志物。为早期发现易感人群提供依据,将目前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模式从病后手术转移到病前预防,不仅造福于广大患者,而且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项目获得了2018年度自然科学一等奖。

 

   内蒙古科技大学完成的“偏头痛患者脑部磁共振图像处理技术及机制研究”项目,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偏头痛患者静息状态功能异常,同时在推进处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多模态图像处理技术,发现了一系列偏头痛患者结构和功能异常的交互影响,对于临床治疗和诊断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该项目获得了2015年度自然科学一等奖。

 

   在获奖的医疗卫生领域自然科学奖中,蒙医药占据显著比例。以201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获奖项目为例,自然科学奖共评出13项基础应用研究成果。其中,蒙医药研究成果的数量为4项。

 

   近年来,自治区不断发展健康产业,健康产业已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为医疗卫生领域基础应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15年,自治区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九大重点发展思路,为我区健康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016年,首届内蒙古健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召开,会议对健康内蒙古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为健康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2017年,自治区政府印发了《自治区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提出要提升创新能力、推动重大药物产业化、推进蒙医药中医药现代化等多项重点任务。2018年,自治区政府制定出台《自治区振兴蒙医药行动计划(2017年—2025年)》,强调全区要大力发展蒙医药健康产业。同时提出要开展蒙医药科学研究创新行动,建设国家级蒙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工程、重大疑难疾病蒙医药公关工程、蒙医药创新平台建设工程、蒙药新药研发工程等,为蒙医药的基础研究、产业化发展营造了积极有利的创新环境。

 

   工业项目“接地气”

 

   在常人看来,自然科学研究高深莫测,特别是工业领域的自然科学研究,例如稀土、新材料等,专业性强,总令人感到陌生又遥远。从20152018年度的自然科学奖来看,有些工业领域项目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中,还有些工业领域项目有着广阔的产业化前景。自然科学研究并非人们想象中的抽象,它距离生活很近。

 

   合成孔径雷达(简称SAR)不受光照和气候条件等的影响,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观测优势,同时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能够发现隐藏在植被或地表下的目标,在地形测绘、灾害评估、海洋应用、农林监测和地质勘探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传统合成孔径雷达的分辨率与测绘带宽度之间相互矛盾,无法同时获得改善,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为全世界范围内众多合成孔径雷达科研机构的研究重点。由内蒙古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共同完成的“高分宽测新体制SAR信号处理理论与方法”研究破解了这一难题。该项目获得了2018年度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

 

 

   内蒙古大学完成的“稀土及半导体功能纳米催化材料的设计制备、结构调控与性能研究”项目,在稀土及半导体功能纳米催化材料的设计制备、结构调控和性能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系统性创新成果。其中一些创新成果在能源高效转化利用和环境污染物降解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内蒙古地区稀土产业链延伸和稀土及金属矿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候选材料。该项目获得了2015年度自然科学一等奖。

 

   除上述获奖项目外,“基于内蒙古丰富铌钽资源的光催化材料设计及在水环境污染修复的作用”、“纳米金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等项目紧密结合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方向,对我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生物技术“显优势”

 

   生物产业是我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52018年度,围绕我区特有的生物资源优势,涌现出一批关于动物基因研究、植物种植资源、乳酸菌和益生菌制品的基础应用研究,为加快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内蒙古大学完成的“植物钙离子信号转导和转运分子机制研究”,提出内蒙古草原主要是钙质土,钙含量也是牧草重要饲用品质指标。解析钙介导植物细胞感应生物逆境相关因子的分子机制,对创建钙营养优化和抗胁迫作物或牧草的重要理论基础。目前,该项目取得的理论成果已经开始应用到牧草抗性育种的实践中。该项目获得了2018年度自然科学一等奖。

 

   内蒙古农业大学完成的“马属动物基因组分析和注释研究”以马属动物为研究对象,采集组织、肠道粪便样品、酸马奶发酵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Small RNA测序、编码区注释及富集分析,筛选马属动物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基因及miRNAs。为加快内蒙古马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推动自治区马科学发展的脚步,助力全区马产业链延伸,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和技术支撑。该项目获得了2018年自然科学一等奖。

 

   由内蒙古农业大学、新疆旺源驼奶实业有限公司,内蒙古阿拉善畜牧研究所共同完成的“双峰家驼与野驼基因组研究”,获得了双峰驼全基因组图谱的成功绘制和破译,这对解释骆驼在极端环境下生存能力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骆驼特殊的代谢特性可能会使其成为一种研究代谢综合症的新型模式生物。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将会对野生骆驼保护和家养骆驼品种改良起重要指导,对骆驼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该项目获得了2016年自然科学三等奖。

 

   生态修复“先行兵”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做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工作、保护好内蒙古的草原生态系统意义重大。近年来,内蒙古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探索出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应用基础研究为内蒙古生态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科技支撑。

 

   内蒙古大学完成的 "内蒙古草原退化与恢复演替机理及治理对策的研究"启始于1983年,是我国第一个、也是坚持时间最长、获得数据最完整的退化草地恢复演替的动态监测研究,并开创了我国演替生态学研究的先河。该成果首次系统分析了群落生物生产量和物种多样性特征;首次提出了个体小型化和根系分布浅层化是草原群落适应过度放牧的主要行为表现;证明了退化草原具有负反馈调控机制和正相互作用,验证了胁迫梯度假说;揭示了恢复演替过程中主要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演变机理、轨迹形成机理、各子过程间相互关系和种群遗传多样性特征;首次揭示了草原不同恢复演替群落凝露特征、地表径流特征及群落滞流机制;提出了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对我国北方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重要的应用价值。该项目获得了2015年度自然科学一等奖。

 

   二氧化碳(CO2)过度排放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实现其高效捕集和资源化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由内蒙古工业大学等单位完成的“煤基CO2的高效储集与资源化的基础研究”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下,测定了多元醇—乙二胺体系的密度、粘度、吸收二氧化碳的气液平衡等理化性质,确定了吸收二氧化碳的最佳溶液组成及工艺参数。为二氧化碳的高效捕集与化学转化利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随着我区大力推进基础研究工作,应用基础研究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基础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15项自然科学奖中,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6篇,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264篇,EI(美国《工程引文索引》)收录133篇,分别比2016年增加22篇、110篇、89篇。2018年,自然科学奖共评选出19项科技成果,这些获奖成果总共出版刊物11部,发表论文475,其中,被SCI收录271篇、EI收录55篇,平均每项获奖成果被SCIEI收录论文数量达到17篇。发表论文中被他引的有135篇,占论文总数量的28%,他引总次数达到2250次,平均每篇达到17次。以上数据表明,我区基础研究的发展势头良好,基础研究的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

 

   为加速科技创新步伐,更大程度上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2018年,自治区政府部署我区新时期的基础研究工作,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实施意见》,明确我区基础研究“两步走”发展目标。提出要完善基础研究布局,强化基础研究系统设计,优化基础研究区域布局;优势特色领域培育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壮大基础研究队伍;提高基础研究开放合作水平,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逐步加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等多个计划和具体要求。

 

   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是产业技术的源头,没有基础研究的厚积薄发,就没有能力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握,产业发展也就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难以迈向中高端水平。从2015——2018年度我区评出的自然科学奖来看,应用基础研究紧紧围绕我区特色产业,符合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方向,且未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相信在新的政策环境下,我区应用基础研究水平和质量将不断提升,为促进我区产业发展,提高经济水平,增强科技实力,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