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持续加码 加快推进东北全面振兴
8月5日,科技创新推动东北振兴座谈会召开,提出加快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思路和举措。
知重负重,迎难而上。2007年,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合称蒙东地区)纳入国家东北振兴战略实施范围。多年来,内蒙古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战略契机,精准发力。如今,更是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兴蒙”行动为抓手,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
以科技创新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森林草原火灾遥感监测预警平台
在阿尔山市,有一双“慧眼”保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将这里的森林草原火灾情况尽收眼底。
“项目完成后,工作人员只需通过指挥大厅的无人值守‘森林草原火遥感监测预警平台’就可进行辖区内24小时森林草原火灾实时自动监测,数据信息更新频次达到10分钟/次,一旦发生火情,系统可以通过视频监控、护林员巡护以及卫星监测等三种方式进行预警,做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燃’。”阿尔山市林草局副局长罗永利说。
2020年,自治区科技厅针对兴安盟当地森林草原火灾应急救援、资源调度、抢险救灾、指挥协调等应急响应决策的重大需求,把加强森林智慧防火体系建设作为与兴安盟开展厅盟会商的重点任务,启动“阿尔山森林草原防火监测预警系统研发与集成示范”项目,集聚区内外优势创新力量,助力阿尔山打造空天地一体化的森林草原防火监测预警集成平台。
项目实施以来,先后建设了“高清-热红外-多光谱雷达监控云台摄像的视频监控体系”,研发完成阿尔山森林草原火遥感监测预警平台和阿尔山森林草原火灾应急管理平台,升级改造了阿尔山森林草原防火智慧化指挥平台,开展无人机航拍和可燃物特征高光谱野外调查实验,完成了杜拉尔林场全域425平方公里的实景三维模型数据设计,初步构建起阿尔山杜拉尔林场多要素“一张图”数据库,实现了360度全天候实时火情监测。
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创建生态草牧业科技体系”项目鄂温克试验站(图源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自“科技兴蒙”行动实施以来,内蒙古紧扣“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现实需求,通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着力推进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与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促进东部盟市发挥和放大绿色生态优势,加快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去年,呼伦贝尔市全面加强与中国科学院的交流合作,推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生态草牧业”两大中科院A类先导项目在当地实施,将为东北地区探索以“智能农机+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黑土地保护模式和生态草牧业技术示范样板。
中科院方精云、种康院士主持实施的“创建生态草牧业科技体系”A类先导科技专项计划围绕呼伦贝尔草牧业发展瓶颈问题的相关项目研究资金达到3.26亿,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为依托,集聚60多家院内外单位科研骨干,围绕生态草牧业开展系统集成性研究。
一年来,中科院植物所已在呼伦贝尔市建立450亩技术模式核心示范田,4800亩牧草标准化技术示范基地,准备完成可加工7000吨牧草的微生物菌剂用于开展牧草青贮加工技术示范,并完成中小马力智能农机样机创制及应用示范。
呼伦贝尔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中科院计算所作为中科院生态草牧业战略先导项目子课题“基于新一代农机体系的草牧业信息化系统建设与示范”的承担单位,完成了鸿鹄系列智能农机的研发及草牧业机具智能化改造,先后在鄂温克生态草牧业试验站、特泥河农牧场等地进行试验示范,效果良好。
以农业科技力量守护粮食安全
黑土地保护的“大河湾模式”(图源中国农网)
内蒙古作为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的产粮大区,2021年内蒙古粮食产量达768.06亿斤,跃居全国第6位。成绩的得来,离不开优势土壤资源——黑土地。然而长期的“重用轻养”造成了黑土退化。
在扎兰屯境内的大河湾农牧场有限公司第三连队,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孙毅正在研究面蚀综合治理技术,这是他们正在打造的“黑土粮仓”大河湾漫坡漫岗黑土侵蚀阻控模式。
孙毅表示,通过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等措施来治理坡面侵蚀,加上横坡改垄治理坡面侵蚀以及采取各种措施,治理侵蚀沟,恢复土地的耕地性质,减轻水土流失。同时,通过综合设施能够取得产量5%到10%以上,为农民增产增收。
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传感等技术,对大河湾农牧场16.1万亩、379块耕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作物长势等农业数据的监测与采集,探索以“智能农机+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大河湾黑土地保护模式。同时,积极推进呼伦贝尔市黑土地数据平台建设,目前已经完成项目初步方案编制。
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水稻科研基地
“点”上用功,“线”上发力,“面”上攻坚。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积极参与蒙东地区创新发展,并已建设成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兴安盟分中心、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兴安盟试验基地。
针对兴安盟水稻特色产业发展与盐碱化治理需求,袁隆平水稻专家工作站与本土企业合作攻关,育成品质好、抗性强、产量高的水稻新品系20余个,审定品种3个,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3项,推广面积近60万亩,传统稻单产最高达到715公斤,帮助7.5万名稻农人均年增收三千多元。
如何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自治区“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依托赤峰、通辽区域中心城市,发挥区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的支撑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培育打造蒙东地区创新中心,形成蒙东地区创新引领发展新优势。
自治区科技厅率先同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建立厅市会商机制,合力解决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科技问题。已支持通辽市建设自治区肉牛种业技术创新中心、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支持赤峰市建设自治区设施蔬菜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并分别给予1000万元自治区财政科技资金支持。
以创新驱动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
霍林郭勒市内蒙古联晟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的铝材冷轧生产线
走进内蒙古锦联铝材有限公司,40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光伏项目的组件、逆变器、铝合金支架已经陆续进场。组装、维护、加固……工人们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在各自岗位上进行着光伏项目的安装工作。
“这个项目主要是利用电解车间、阳极组装车间、综合仓库、卸料站等建筑物屋顶及厂区内的空地,进行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采用全部自发自用的并网方式,光伏所发电量全部用于铝厂消纳。”项目负责人包宝成介绍说。经测算,该项目运行25年,年平均上网发电量为6364.4万千瓦时,年等效满负荷运行1283小时。届时,该项目将年减排二氧化硫11.9吨、烟尘2.42吨、二氧化碳53333.67吨、氮氧化物12.41吨。
通辽市深度推进电解铝产业转型是我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电解铝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在锡林郭勒盟,“兆瓦级飞轮储能关键技术研究” “适应高海拔低温型陆上大型国产化风电机组研制”等一批科技重大项目陆续启动,正全力向着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目标大步迈进。
善奕者谋势。自治区科技厅聚焦“双碳”背景下的蒙东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低碳化、绿色化迈进。
电解铝火光四射,照亮高质量发展新“铝”途。铝后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形成“原铝—铝合金—压铸件精深加工”“原铝—铝合金—型材精深加工”“原铝—高纯铝—铝箔精深加工”“原铝—超细铝粉—高端铝银浆”4条细分产业链,正在倾力打造以绿色低碳、清洁循环为重点的千亿级绿色铝基新材料生产基地。
蒙药珍宝丸生产线(图源通辽发布)
“2000年以前,通辽市的中医药(蒙医药)产业几乎没有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研发机构仅限于蒙医研究所及内蒙古民族大学的研究力量,研发工作进展缓慢。”通辽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通辽市中医药(蒙医药)产业具有独特的人文优势、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近年来,自治区科技厅非常重视通辽市中医药(蒙医药)产业发展,支持建立中医药(蒙医药)研发平台22家,并通过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兴蒙”行动重点专项,投入财政资金3110万元,支持通辽市中医药(蒙医药)科技创新发展。
今年3月,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同合作开展珍宝丸的循证研究和临床研究。该项目是实施“科技兴蒙”行动重点专项,针对制约中医药(蒙医药)“疗效与安全性不清楚”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系统全面的文献检索和梳理,构建“蒙药珍宝丸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数据库”,对中医药(蒙医药)最经典的产品“珍宝丸”针对不同病种和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严格的循证评价,基于大量数据筛选优势病种,并基于此开展大样本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科学数据验证蒙药珍宝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提高中医药(蒙医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影响力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对药品22种成分潜在毒性分析,对药理毒理研究成果开展检索、整理并进行总结,完成初步毒性筛选及病例收集工作。
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号角再次吹响,内蒙古各方将协力前行,持续加码科技创新,赋能地方高质量发展,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中闯出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