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内蒙古通辽汇智众创基地/通辽市科技创业信息服务平台!

真心走访倾听需求 服务联络共话发展——孙俊青走访慰问科技奖励获奖代表综述

发布时间:2023/12/4 10:19:40    阅读:

寒冬已至,内蒙古呼和浩特气温已在零度以下。对于内蒙古科研工作者们来说,心里却是暖意融融。

近日,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科技厅厅长孙俊青带队深入相关高校和单位走访慰问自治区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并进行座谈交流。

“各位获奖代表要珍惜荣誉,胸怀‘国之大者’,做好践行科学家精神的表率;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勇于创新,担当作为,带动更多科技人才为自治区高质量发展作贡献;要带好团队,建设有序衔接、梯次合理、后备力量充沛的科技人才队伍;要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产出更多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科技成果。”孙俊青对代表们的成绩予以肯定,并对长期奋战在一线的科研工作者表示感谢。

科技创新,“无问西东”“不分南北”“不论出身”“不分先后”。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近年来,自治区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奖励激励机制,激励自主创新、激发人才活力,2022年自治区评选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1名;青年科技创新奖10名;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名;自然科学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7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9项、二等奖100项。此次奖项的设置,不仅在数量上有所提升,而且激励范围也更加广泛。

“科学技术奖励是表彰、是鼓励,更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动力。荣获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这是自治区第一次在医疗卫生领域产生的特殊贡献奖,是医疗卫生行业得到广泛认可的体现,奖励不属于个人,属于行业,属于单位。今后,我和我的团队将继续积极开展医学科技创新,提升呼吸疾病研究的科技创新能力。”原内蒙古人民医院院长孙德俊说。

作为内蒙古地区呼吸病学科的领军人物,孙德俊通过不懈努力,建立了国家卫健委慢阻肺诊治重点实验室,建成拥有10万标本的慢阻肺标本库,产出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

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的座谈会上,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董玉畅所欲言,交流感受。她说,新药品研发需要依靠其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可靠的治疗效果,但面临着平台建设、成果转化、交流合作、人才引进等困扰,希望未来的科研路上夯基础、补短板、强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自治区党委、政府为科技工作者搭建了干事创业的大舞台。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何其有幸,赶上了这样的好时代!”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陈永福说,“在科研成长过程中,正是因为有强大的团队支撑,经常有组织性地开展科研活动,一起展开研究,统筹人才、资金、学科方向等问题,使研究效果实现‘最大值’。目前,团队规模达30人,已经成功领跑本领域的研究。”

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在内蒙古大学的座谈会上,获奖代表均来自80后,这些青年代表畅所欲言,抒发“青年之声”。致力于高分子N—卤胺复合体系的构建及其抗菌效应研究的董阿力德尔图,成功荣获自治区自然科学特等奖。他表示,科技奖励对科研人员而言,是一种莫大鼓励,让他们愿意长期投身在生产一线,让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生产力。

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授黄平平领衔的三维成像微变监测雷达关键技术与应用团队,申请或授权专利数达23项,多项技术已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局面。荣获自治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的他坦言:“我们的技术发挥作用,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我认为这才是实实在在地把科研写在大地上,是我们学以致用的价值体现。此次奖励,给予自己极大的信心,下一步要努力冲击国家级科研奖项。”

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信心……一系列的关键词勾勒出科研工作者笃定科研之路的心声。他们纷纷表示,要将“蒙古马精神”植入新时代伟大实践,以精神铸魂,以实干担当,在科技创新创业的道路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以万马奔腾的气势,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向着闯新路、进中游的目标奋勇前行,在推动内蒙古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实现人生理想、体现奋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