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发展聚集“第一资源”
2023年,自治区科技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区战略,推动科技与人才工作深度融合,培育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大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在科技人才“引”“育”“用”上精准落笔,绘就创新人才发展“新篇章”。
筑好招才引智“蓄水池”
魏飞教授在鄂尔多斯调研
氢能作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如何高效制备绿氢?
清华大学教授、鄂尔多斯实验室主任魏飞给出了答案。
“创制纳米金属氧化物与分子筛耦合催化剂,研发二氧化碳加氢一步法制芳烃技术,打破了原料高转化率和产品高选择性难以同时达成的技术瓶颈……”魏飞介绍说,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百吨级中试验证,与内蒙古久泰集团合作进行全球首套万吨级工业示范。
自治区科技厅以实施重大科研任务、培养高层次人才为导向,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精准发力提供政策支撑,将引进的高端人才团队纳入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给予实验室建设、科研经费支持和团队建设经费支持,激励科技人才投身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人才引进来到鄂尔多斯后,魏飞深有感触地说道,“内蒙古对企业创新和人才引进提供了优质政策和资金支持,给我们科研人员极大的认可和尊重,让我能够心无旁骛地搞研究,让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筑巢引凤,夯实引才基础。自治区科技厅通过实施科技项目,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团队,推动形成以领军人才,中青年科技人才为中坚力量,服务产业发展、梯次结构合理的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助力涵养全区科技人才“蓄水池”。
念好人才培育“发展经”
路战远研究员带领团队开展科学研究
乳酸菌资源开发利用团队的陈永福教授、三维成像微变监测雷达关键技术与应用团队的黄平平教授入选了“长江学者”;乳酸菌资源开发利用团队的孙志宏教授入选“国家杰青”;北方农牧交错区农田地力培育与产能提升技术研究团队路战远同志获国家“神农领军人才”荣誉……
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是自治区科技厅围绕“卡脖子”技术难题,不断集聚创新人才团队,健全“人才+项目”双重服务保障机制,推动重大项目与人才培育协同发展的良好势头。
为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自治区科技厅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优化科技人才发展布局,通过创新机制、管理服务,为自治区各类科技创新人才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团结引领和成就科技人才。今年以来,通过科技计划项目吸引112个区外研发团队,近1700人科技人才参与自治区科技创新事业。
“正因为有强大的团队支撑,有组织性地开展科研活动,统筹人才、资金、学科方向等资源,才使研究效果实现‘最大值’。”自治区乳酸菌种质资源及生物多样性创新团队负责人陈永福表示,攻克了菌株生产关键技术难题,创立优良菌株筛选技术和评价体系,实现了乳酸菌制剂的产业化,打破了国外技术产品垄断,把资源优势变为科技优势、产业优势。
自治区科技厅人事处处长王斯琴介绍道:“自治区科技厅聚焦自治区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以科技项目为牵引,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团队,激励科技人才自由探索,推动实现科研突破。”搭建才尽其用“大舞台”
农业专家在田间指导种植技术
专家人才进农村、进企业,问需问计问民生;专题授课、技术培训、对口指导,加快科技人才培养培训;推广实用技术,实现供需对接,强大的“智囊”推动基层产业发展……
“以前的科技服务是我们送什么,基层接什么。现在的科技服务是基层要什么,我们送什么。”专家道出了科技服务基层活动取得实效的秘诀……
谋定而后动,思深方益精。2023年,自治区科技厅按照自治区统一安排部署,推进科技领域“万名专家人才服务基层”行动,从企业关注、农户需求出发,充分发挥专家人才作用,切实帮助基层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助力基层产业发展。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专家人才服务基层行动释放的智慧之花正尽情绽放,他们将论文谱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伟大事业中。据统计,2023年自治区科技厅组织66位行业领域专家,奔赴9个盟市、19个旗县区,帮助基层解决54项技术问题、促成42项合作意向、培训860名技术人员和种养大户。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新的一年,自治区科技厅将站在新的赛道起点,加大统筹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力度,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让科技人才成为内蒙古蓬勃发展的强大新动力,使创新引领的主旋律在祖国正北方奋力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