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突围”工程让内蒙古从“跟跑”到“领跑” | 推动稀土产业由“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产业”铿锵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 2023年6月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现在,我们要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来攻克科技难关。”
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从最初提出“四个现代化”到现在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学技术现代化从来都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孙绍骋书记提出,抓紧在科技创新上“突围”,积极培育新产业新赛道;我们不能总在别人后面跟跑、陪跑;要跳出老套路,敢于打破常规,舍得下血本,引进全国乃至世界顶级专家或创新团队帮助我们搞研发,拿出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那样的气魄,在一两个点上取得突破,做到“起跑就领先”。
实践杂志社推出《科技“突围”工程让内蒙古从“跟跑”到“领跑” 》专题报道,今天一起关注 推动稀土产业由“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产业”铿锵迈进。
做大做强稀土产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完成五大任务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包头聚焦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加快稀土产业资源和科技力量积聚步伐,全力推动稀土产业向应用端转移、向高端化发展。
“谋”定而动营造“软”环境
编制《关于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的扶持政策》,明确建设“两个稀土基地”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路径图,并组建磁材招商、镧铈应用招商和电机及终端应用招商3个工作组,对国内稀土及其终端应用领域重点企业进行系统梳理。制定《2024年“两个稀土基地”突破行动重点任务清单》提出稀土原材料新材料、终端应用产值分别达到400 亿元、200亿元、400亿元的工作目标,细化7个方面59项重点工作任务,并明确具体责任分工。
4月26日,自治区稀土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推进会在包头召开,推进会上发布了《包头市稀土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试点若干政策》,明确11个具体支持方向,“真金白银”推进稀土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升级。
压茬推进、步步为营。“两个稀土基地”建设全面铺开,包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稀土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今年一季度,包头稀土产业增加值增长39.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个百分点,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强力支撑。预计到2025年,包头稀土永磁材料产量将达到10万吨;培育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15家、50亿元以上企业2家;培育行业单项冠军1户,为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包头天和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易对包头建设“两个稀土基地”信心十足:“包头具有得天独厚的原材料优势和产业配套优势,正源源不断吸引国内众多大型稀土企业在这里投资落户,建成全国最大稀土新材料基地指日可待!”
“创”字当先注入“硬”支撑
2024年年初,“白云鄂博矿区稀土新材料与产业应用综合服务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成功上线。白云鄂博矿区常务副区长白永刚表示,将持续不断赋能和支持稀土新材料与产业应用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平台与研发机构和市场广泛深入联动,全面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飞地科创中心和长三角飞地科创中心努力为“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4月29日,包头市首家市级实验室--鹿城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运行。该实验室以稀土为主攻方向,在建设内容上重点突出精准选题和促进转化两个方面,畅通稀土产业创新精准选题“前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后一公里”,“实践化”“实战化”组织技术研发、转化和应用,为稀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战略科技力量支撑。
“创”字当先,“新”上布局包头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集约高效、产业共生耦合的稀土产业发展体系,形成从稀土原矿采冶分离到功能材料生产、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拥有8个稀土领域国家级科研平台占全国稀土领域国家级科研平台的 50%以上,稀土采选、冶炼、分离等前端领域产业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走进包头市新源稀土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全自动高纯稀土纯化车间,高纯度、低杂质轻稀土全分离纯化自动化生产线正在有序运转。新源稀土负责人冀代雨说:“我们通过采取连续萃取、多级萃取工艺技术,把混合的氯化稀土转化为单一稀土产品,其单一产品的纯度可达99.9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