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进行时 | 牧场装上“AI大脑” 智慧牧业赋能农业现代化升级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高位推动下,内蒙古以“起跑就领先”的魄力,按下科技“突围”快进键,锚定稀土、储能、氢能、乳业、空天计量等战略领域,以“非常之举”在重点点位上精准落子,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 与“最大增量”。
这里既有“工业维生素”稀土的“精密蜕变”,也有绿电储能的“绿色革命”,更有空天技术的“高度突破”……每一个点位“突围”都在寻找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解”。为此,我们特开设“突围进行时”专栏,将目光对准这些滚烫的创新现场,记录“卡脖子”技术突破的艰辛,见证新质生产力破茧的喜悦,倾听科研人员勇立潮头的心声,共同书写北疆大地向新质生产力进军的生动篇章。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畜牧业基地,养育着数以百万计的牛羊。传统“靠天养畜”模式正面临着生态约束加剧、生产效率低下等挑战。如今,随着智能感知、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发展,内蒙古畜牧业正迎来数字化转型新机遇。
近日,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人工智能专项“智慧牧业多方协同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项目启动实施。该项目由内蒙古云养牛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奇峰研究员担任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赵春江院士提供全程技术指导,联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牧科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等7家权威单位协同攻关,预计2027年完成技术落地与示范应用。项目将构建先进智慧牧业技术体系,推动内蒙古畜牧业向精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家畜生长环境智能监测方面,项目团队将立足内蒙古牧区实际生产需求,针对无人机、智能传感器与视觉技术等监测数据在时空连续性、分辨率等方面不统一导致多模态数据分散、可靠性不足等问题,开展系统性研究。研究将聚焦牧区“个体-群体-环境”协同感知理论,构建全天候、多维度监测体系;面向放牧、舍饲及放牧+舍饲场景,探索多模态信息跨域感知与无损汇聚机理;基于个体行为分析、多维体征体况评定、大/小气候环境适宜度评价、常见疾病预警诊断等模型,研发智慧畜牧业数字化监测与管理决策平台。通过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为牧区现代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智慧畜牧业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生产方式的变革。这一技术体系将在内蒙古10万头牛羊牧场示范应用,预计提升生产效率20%以上,降低草场退化率15%,在保护草原生态同时,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畜牧业生产,为行业贡献可复制智慧养殖方案,助力自治区畜牧业实现更大突破和发展。